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律师驻村播法律 村民在家享服务
郑黎

  宁波市近年来积极推行驻村律师制度,通过以公益性为主的司法援助和法律服务,解决当前农村基层纠纷和矛盾增多、法律需求旺盛而相关人才资源短缺的矛盾,为建设和谐法治新农村发挥着积极作用。

  律师进村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中有关土地承包征用、经济合同、利益分配等方面矛盾日益增多。”宁波市司法局局长黄学云说,这些矛盾是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法规不够了解、缺乏法制意识引起的。因此,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不能脱离法治轨道。
  去年初开始,宁波在全市推广驻村律师制度,由司法局牵头,采用村、所自愿结对和有关部门指定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为每个行政村选派一名专业律师或有执业资格的法律顾问,为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和村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合同、协议,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
  驻村律师一般由村两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出面签约聘用,涉及有偿服务的,可在平等自愿原则下,与所在村或村民另行签订有偿法律服务合同。去年以来,按照市级贫困村补助标准,宁波市级财政拿出70万元,各县(市)区和乡镇的配套费用超过250万元。黄学云表示,按照宁波律师收入水平,这些费用补贴,大约相当于一般企业律师顾问费的20%,驻村律师主要是尽义务,以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为主。
  据了解,宁波全市行政村中,现在已有80%以上行政村建立驻村律师制度。
  “农村常见的经济纠纷、权益保障、邻里矛盾案,有相当部分需要法律帮助。”宁波慈城法律服务所主任王建波说,他服务的江北后洋村,有一村民向邻居购买了一间房屋,地契上是邻居父亲的姓名,当时没及时更名,后来拆迁发放补偿款时引起纠纷,双方都认为自己有权拿这笔补偿款,各不相让。王建波按相关法律进行调解,买房村民获得20万元补偿金后,拿出3万元给邻居,两家握手言和。

  民心工程
  宁波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梁甬炎说,实施“一村一律师”制度,是政府倡导的一件民心工程,也是提高司法行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村情况变化发展快,需要相关政策调整,而不少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又不熟悉农村工作。为提高驻村律师服务质量,宁波市推出一系列相关措施:
  ——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水准。宁波市安排相关课程,对驻村律师和法律顾问就当前农村工作特点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专项法律课题进行辅导,使驻村律师尽快熟悉农村情况,提高处理各类问题能力。
  ——建立工作日志和回访检查制度。宁波市要求驻村律师与所在村保持密切关系,重视突发性倾向性苗头,及时提供相关法律指导;并要求驻村律师将所在村的基本情况,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结果,详细记载,做到一村一卷,一事一记,一次一记,及时存档,妥善保管。在此基础上,司法部门和律师事务所、法律事务所定期听取村里对驻村律师的反馈评价,有不好反应的或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调整。
  ——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处置。宁波市要求各地司法局、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业务指导小组,其职责是指导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及时处置疑难、复杂案件,遇有涉及村民集体诉讼或上诉案件、农村重大经营决策和涉及面广影响大的涉法问题、突发事件等,驻村律师应及时上报农村法律顾问工作业务指导小组或司法行政机关。

  建设和谐新农村
  “以前我们以为农村工作是老一套,对上级派来的驻村律师没太在意。”奉化市前胡村村支书胡桂方说,后来村里遇到一起突发事件,让大家深受触动。他说,去年夏天,村里一家针织厂破产倒闭,老板逃走了。消息传出,债主封门逼债,村民讨房租,被拖欠工资的职工则准备集体上访。驻村律师闻讯赶来,首先组织员工向市劳动保障部门投诉,通过生产自救弥补工资损失,接着,村里出面向法院起诉,将设备拍卖所得抵了拖欠的房租,一场风波妥善化解。
  近年来,厂房等物业出租成为村集体经济重要来源。慈溪市徐福村村支书黄金德说,村里三产房屋出租等年收入120万元,以前遇到拖欠房租等问题,就采取停电停水的手段。驻村律师认为这样做违法,就帮助村里拟了律师函,“先礼后兵”,告知对方若继续拖欠,村里将起诉。这一招很管用,没多久那些被拖欠的租金都讨回来了。
  宁波开成法律服务所主任蔡英豪说,一些村自己制定“土政策”,有的与国家政策法规不相符,常常成为内部纷争的一个诱因。律师下村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帮助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既推动村务公开,村民自治,也理顺相关法律关系,受到干部群众欢迎。 
  据新华社